截至目前,中原油田已完成18个采油管理(气)区的信息化建设,完成比例达67%,安全监管更加到位,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,企业效益有效提升,信息化建设持续推动了老油田提质增效。
自采油(气)区进行信息化建设以来,油田先行对采油四厂油藏经营管理三区,采油六厂马厂、桥口采油区等进行信息化建设,有效提升了管理运营效率。2017年年初以来,油田高效推进采油区生产信息化项目实施,项目协调小组定期到施工单位进行现场督导,协调解决存在问题,加强节点管理,严格工期考核,并要求相关单位高度重视,加强人员配备和安全监管,严把施工质量关,在确保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,加快施工进度,11个采油管理区顺利完成生产信息化建设项目,覆盖油井1549口、站场276座。
2017年下半年,油田还启动了剩余9个采油管理区的生产信息化建设,经过前期可研编制、审查批复、投资下达、施工设计等工作,各单位已完成部分供料采购、生产指挥软件平台招标等,采油二厂、采油四厂完成了项目施工招标,采油一厂施工招标方案在电子招标系统待集体公司总部审批。截至2017年年底,现场施工前期准备全部完成,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。
油田油公司体制改革完成后,全油田共有27个采油(气)区(含东濮老区22个油区、普光气田3个气区、内蒙古探区2个油区),目前,已有18个采油(气)区完成信息化建设。其中,东濮老区已实施信息化建设的13个采油管理区的用工人数由6130人优化到3617人,减少40%以上,建立了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优化配置机制;生产时率由97.2%提高到99.5%,人均管理井数由0.85口/人提高到1.8口/人,形成了“电子巡井、中心值守、人机联动、快速响应”的组织形式。
采油(气)管理区实施信息化建设后,新型高效集约式生产管理模式逐步建立,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劳动密集型管理模式,极大压缩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中的低效工作量,变人工看守为数字监控,实现了安全监管“四个到位”,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,实现了本质安全;在油价大幅下跌、油气收入下降的情况下,油田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大幅下降,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呈现良好态势,前期建设的6个采油管理区均实现主营业务盈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