随着“中国制造2025”规划深入实施,一场以“迈向中高端”为目标的产业升级在全国各地纵深推进。作为制造业大市的温州,更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勇当“探路者”。记者昨从温州市经信委获悉,今年温州市有16个项目入选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,3家企业和产品列入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名单,并率全省之先成立智能制造研究院,打造先进制造业人才的新摇篮。


政企携手,“智造”加速脱颖而出


回顾即将过去的2017年,温州制造业凭借优质产品脱颖而出,加速发展。


目前,瑞立集团已经跃升为中国较大的商用车气制动系统集成商,将大多数对手遥遥甩在身后;贝良风能这个在国内几乎“无人知晓”的风电传感器提供商,产品出口至以技术苛刻著称的美国等地;借力大数据,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创力电子数年内快速成为物联网知名企业。


这些企业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?其实就是以“智”为手段,随“智”而行。


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、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共同发布的“第二批中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公示名单”中,浙江华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,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;电光防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,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;浙江华峰氨纶股份有限公司的“氨纶产品”,荣获单项冠军产品。


这一沉甸甸的硕果,证明了温州在先进制造业方面的涅槃重生。


不仅如此。在今年全省260家“隐形冠军”培育企业名单中,温州市有52家企业入选,数量全省第一,比第二名杭州多出13家。这些企业已向“专、精、尖、特”方向发展,成为细分行业的领跑者,有的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“单打冠军”。


可以说,在传统制造领域,一大批实力强劲的企业正在不断追求一流技术、一流产品、一流发展,使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、信息化融合与提升。各地政府与经信部门以“有为之姿”推动产业升级,导入新理念、创造新环境、加大新激励,政企共同发力,共促经济发展。


规划蓝图,对接“中国制造2025


“中国制造2025”整体布局中,装备制造业肩负了重大责任,也是未来智能制造的主战场。


近年来,温州市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实现不少突破。


据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,温州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三位,在新近公布的2017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首台名单和浙江省优秀工业新产品名单中,温州市电气、泵阀、汽配、新材料等行业均榜上有名,被认定的新产品数量比往年大幅增加;在温州市被列入省级的72个企业技术中心,装备制造企业占到47;不仅如此,温州先进制造业还拥有6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。


但不容忽视的是,温州市装备制造业的整体情况仍有不足,产业低小散依然存在;装备软件、装备电子、技术工业等高科技领域仍有短板。


因势利导,温州市实施的《温州智能制造三年行动计划》,全面对接“中国制造2025”,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为推手,引导企业自主开发智能装备,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。


未来3年,温州将重点在智能装备、智能生产、智能服务等领域培育骨干企业,实施重点示范项目,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基地,建设一批数字工厂、智慧车间和机器人生产线,全面提升制造业生产、管理和服务智能化应用水平,形成具有行业特色的智能制造模式。


打造平台,实现全产业链“智能聚变”


随着智能制造三年蓝图付诸实施,在温州肥沃的制造业土壤中,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依靠“机器换人”走出成长困境,迈向智造升级。


走进东蒙服装公司生产车间,不见了黑压压的工作人员,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工人轻点电脑,轻松完成作业。


实现减员增效的是企业引进的全自动模板机。工人只要把面料放进机器,机器就会自动进行裁剪,而另一端,还有自动填充羽绒的机器,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。


“要实现智能制造,首先要解决两化融合、数字工厂问题,从上游零部件到整个生产过程都转化为数字化,在这个基础上,才有机会去逐步完成智能制造。”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战略与规划研究所所长鞠恩民,来温调研后认为,温企的智能制造,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,并使产业链上的研发、技术、供应、生产作业,在同一平台上高效率完成,从而实现产业大发展。


为了让温州先进制造业集聚更多的“智慧因子”,温州市成立温州市智能制造研究院,广泛信息服务公司、科研院所,构建一个集专家引进、人才培养、产业培育、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制造主平台,实现制造全产业链的智能聚变效应。